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海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等地负责疫情防控的人士透露,第一波疫情正在逼近,预测高峰在12月底至明年1月。12月22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保持健康,预防重特大疾病”成为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
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和医疗感染率的上升,更多的专业人士呼吁将重症疾病的防治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指出,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危重病高峰也将到来。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首例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医生陈静瑜教授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新冠肺炎重症的治疗,减少重症造成的死亡。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越来越多的综合数据需要披露。面对这场持久战,陈静瑜呼吁“改变我们的医疗习惯”,通过分级诊疗、医疗轮班等方式保护医疗。以免日后医疗资源进一步短缺。
12月15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发热门诊,值班医生正在询问他的病情。12月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发热门诊每天接诊200多名孕产妇和急重症发热患者。未来一段时间,我院新冠肺炎患者数量仍将高位运行。盛京医院采取了合并医疗单位、集中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发热门诊、阳性病房等措施。以保证急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新华社
一线专家陈静瑜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带病坚持工作”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在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彦洪建议,医务人员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也要按照“新国十条”的要求,根据情况选择居家或集中隔离。尽管如此,随着各地感染人数的迅速增加,医疗机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医院都出台了文件,倡导医疗要“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
12月13日,河南省某县医院一名医生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表示,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如果感染不严重或刚开始痊愈,就要上班。12月17日,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微信官方账号发文,倡导医护人员如有发热症状,原则上休息3天,建议最长时间不超过5天。同时,不建议症状较重的人带病上岗。12月18日,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发布《倡议书》,倡议潼内所有医生“症状好转后及时带头复工,以轻伤为主”。
除了上面提到的医院,很多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在症状较轻时被建议重返工作岗位,也有很多医务工作者主动带病工作,以应对感染人数剧增带来的挑战。
对此,陈静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担忧。他说,“呼吁医生没体温就去上班不合适。”
新冠肺炎可能会引发一场“煽动性风暴”。相关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可能对心肌、肝肾功能、胃肠道等造成损害。一个
近日,广州、山东等地将核酸采样点改为“发热哨点门诊”,北京将体育馆改造成发热门诊,无症状、轻症患者可在此分流问诊、开药。陈静瑜呼吁广泛实施类似措施。他认为,应大力发展网络医院和社区医院,通过分级诊疗缓解压力。
同时,陈静瑜还建议普通人“改变医疗习惯”,无症状和轻度感染者不要去医院。一方面可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如何判断自己是轻度还是重度?实践中,北京天坛医院等医疗机构将血氧值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天坛医院急诊科,血氧低于80%为级,血氧低于90%为级。类患者立即进入急诊室,类患者十分钟内完成会诊。陈静瑜还建议,普通人可以通过监测血氧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医疗。感染后,患者可以使用手指血氧计监测他们的血氧。如果血氧低于90%,他们需要及时就医。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校区ICU病房,医疗队查看了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情况。新华社资料图
需要披露哪些数据?
急需要公开危重患者的病危率、死亡情况、ECMO使用情况等数据。
国家卫健委官网最新消息,12月25日起,国家卫健委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但中国疾控中心将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很多网友对此表示认同,期待看到疾控中心发布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级从不同角度解读和关注与疫情相关的数据。当前的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都需要真实、有效、可靠、丰富的数据。
需要披露哪些数据?
陈静瑜认为,要加强对住院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相关数据的统计,并及时向外界公开。“算上重症患者的数据,这个数据对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真的很有意义。”陈静瑜说。
“我真的希望国家和各个地方能够公布大量的数据,”陈静瑜在接受采访时说。比如北京等感染率较高的地区,要尽快汇总并向全社会通报危重率、呼吸机使用量、ECMO使用量、患者死亡、并发症死亡等相关数据,以便其他城市借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据杜南此前报道,官网,很多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都公布了ICU床位使用率、药品供应等数据,让公众及时了解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
比如官网,日本厚生劳动省有一个专门的页面,显示各地医疗资源的供给情况,包括病人数、住院人数、危重病人数、所有病房和ICU的床位数及其使用率。澳洲公布了一组数据,名为“新冠肺炎对医院的影响”。其指标包括住院病人周变化值、每周ICU病人数及变化率、住院病人中有创通气人数及比例等。多组数据也将更新到州一级,以便于查询。
杜南记者关注到,近期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滞后性,应加强数据监测,跟踪疫情。
德国埃森大学病毒学研究所教授卢纪萌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在于,从感染到重症和死亡有一个时滞,在医院端监测重症和死亡的数据可能是滞后的。通常,当这个值较大时,重疾和死亡的浪潮会在两周内线性上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郭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强调,病毒性肺炎的监测直接关系到未来医院需要多少危重资源,因为肺部感染后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这也是提前预测危重高峰和死亡高峰的重要信号。“等所有病人都进了ICU,再看需要多少ICU床位,肯定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