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最近,网上有传言称,新冠肺炎变种如Delta株在北京流行。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表示,近两个月来,北京地区流行的新冠肺炎为奥米克隆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近期社会上未发现XBB、BQ.1等变异株的流行,未发现原毒株和delta等非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
潘阳介绍,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两种优势毒株和少数其他毒株普遍流行。目前北京地区的Omicron变异体有BF.7和BA.5.2两种,接近我国病毒的流行分布。
新冠肺炎突变过程中会出现“返祖现象”吗?潘阳说,理论上新冠肺炎从奥米克隆突变株回复到原始株的概率很小,目前世界上也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先例。
继发感染是指新冠肺炎感染者确诊后康复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生的感染。新冠肺炎的不同变种会导致二次感染吗?二次感染的症状会更严重吗?潘阳表示,预计近期北京再感染风险较低,但随着病毒变异、免疫保护力衰减和易感人群积累的叠加,预计未来半年至一年,本市人群存在再感染风险。要持续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强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目前在京流行的BF.7分支和BA.52分支同属于奥米克隆突变株BA.5的亚家族,潘阳表示两个分支进化距离较近,氨基酸序列相似。两个分支的感染者产生的中和抗体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既往感染可以给人体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能力,但这种保护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同时,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还受到自身健康、流行毒株、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数据显示,与仅感染过一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相比,由于多次感染的累积效应,两次或两次以上感染的患者会有更高的累积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因此,潘阳提醒,康复后应继续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避免二次或多次感染。
目前,北京市仍使用此前建立的新冠肺炎基因监测网络进行持续监测。潘阳说,2020-2021年,中国在输入性病例中发现了、、、奥米克隆和其他变异。目前,北京有一个针对四类人群的新冠肺炎菌株监测网络,包括轻度门诊病例、重症住院病例、聚集性流行病例和输入性病例。能够第一时间从多个维度识别和发现菌株及流行特征,为持续优化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持。今后,如果XBB、BQ.1等新冠肺炎毒株在社区传播,北京市的监测系统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捕捉到,并通过多部门的参与,研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形成整体的风险评估方案。根据病毒疫情和病毒变异情况,在运行中不断优化和调整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