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3年1月8日起,新冠肺炎的感染将由“乙类甲类管理”改为“乙类管理”,这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调整后,新冠肺炎感染者不再隔离,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疫情防控“新国十条”发布后,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都选择了在家隔离。与此同时,南都记者注意到,一些人在确认感染后并没有选择留在家中,而是另找地方定居。
他们中有千方百计保护孩子的年轻妈妈,有自觉避免影响更多人而主动隔离的上班族,也有希望得到更好照顾的独居年轻人……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各地政府和酒店经营者也在积极调整对策。
最近,杜南和N video的记者联系了这些志愿者,听听他们的故事。
“避免感染家人”
12月26日,浙江杭州的苏女士恢复了在的工作。10天前“病势如山倒”,她清晰地记录了整个发病过程。
“12月15日下午3点左右,我开始感到虚弱,肌肉轻微疼痛,一阵阵发冷,下午5点左右开始发烧。下午6点去公司医务室量体温3335,438,然后回家检测抗原,阳性。当时我马上通知家里人杀了,然后我收拾好衣服去了酒店。因为家里有7岁以上的孩子和老人,我想尽量避免传染给他们。”苏女士告诉南都记者。
她选择了离家近的连锁品牌酒店,房费400元/天左右。“当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可能需要家里帮忙送东西,近一点会更方便。第二,他们害怕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可以及时赶来。”入住时,苏女士主动告知前台自己是阳性,提醒工作人员不提供客房服务,仍按正常标准收费。
虽然酒店没有限制她的出行,但为了少给他人添麻烦,苏女士自觉“接地气”,一日三餐都叫外卖,由酒店的送餐机器人送到房间门口。所有生活垃圾也负责扎口消毒。“因为住酒店是为了避免传染家人,所以酒店的保洁员大多是大龄大姐,容易被‘抓’,背后都有家庭。所以,我还是尽量不让他们碰到这些污染源。”
苏女士在酒店自制冰糖雪梨水,缓解“刀锋喉”症状。
入住酒店当晚,苏女士没有吃退烧药,体温下降。她还笑着说“我的劳损还挺温和的”,但是第三天就开始发烧了。“当时我自己吃了药,然后跟家里人说,如果情况严重,我会通知他们过来。后来,我睡着了。还好我醒来的时候烧退了,跟家人说我很安全。”这次发烧让她意识到在外面照顾自己的风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外界不知道,你一个人在酒店其实很危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广州网友“棉花糖”决定入住隔离酒店时,她的家人一度担心。
“12月12日我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母亲抗原阳性的消息。因为和妈妈住在一起,那天开始有明显的喉咙痒等症状,我觉得自己被感染的概率很大。那时候我在外面,离家很远。我想到如果我真的被感染了,在途中会增加别人的风险,所以我选择住在附近的酒店,观察自己的情况再做决定。”她告诉南都记者。
结果那天晚上,“棉花糖”开始发烧,“37.9然后升到38.2,感觉到“全身”的疼痛。听说男朋友的事情后,她紧急买了各种药,第二天早上来酒店陪她。女孩的家人松了口气。
从自我观察,到阳性检测,再到阴性恢复,“棉花糖”和男友在酒店住了9天,所有费用共计2758.73元。她对南都记者坦言:“这段时间,我没有上班,所以没有拿到工资,花了相当于半个月工资的隔离费。这对于刚毕业两年没有积蓄的我来说压力很大。但是我亲身经历过,所以我知道新冠肺炎和普通感冒真的不一样。真心希望感染者少一点。”
期间,两人还很注意,所有生活必需品都是工作人员放在房间门口的。通过猫眼,他们确认周围没有人才开门带走他们。离开店铺时,他们对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进行了消毒,用开水烫过用过的杯子好几次。
在酒店住了一周左右,苏女士也退房回家了。“当时我手里没有抗原,但感觉基本治愈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实在受不了外卖!”苏女士笑道。在恢复的过程中,我没有食欲,外卖也很难吃。后来她让亲戚朋友送来了养生锅,糖、盐、水果,自己在酒店房间里做了“电解质水”,煮了冰糖雪梨,让她熬过了“用刀片割喉”的阶段。
算了一下费用,她说她能负担得起。令人欣慰的是,她没有把疾病的痛苦带给孩子。
“被照顾”的安心
在苏女士入住隔离酒店期间,90后女孩申请了杭州西湖区甘惠里“健康之家”的床位,这是当地社区提供的积极集中隔离点之一。
12月27日,在隔离点住了6天的肖骁向南都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她来自安徽,来杭漂已经3年了。她的工作不稳定,家人也不在家。今年12月中旬,她意外地被新冠肺炎“招募”了。考虑到她发烧时无人照顾,她向社区申请住进了甘慧巷的“健康之家”。
“住在这里的费用是每天180元的房费和80元的餐费。我认为这个价格可以接受。目前周边酒店基本每天都在300元以上。”肖介绍,她住的房间有40多平方米,设施较新,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时有暖气,还有阳台,每天都能看到阳光。当然,她最看重的不仅仅是性价比,还有被关心和照顾。
萧在杭州西湖区巷“健康屋”的饭菜。
“一日三餐会按时送到家门口,会有医护人员驻守。无论生活上还是身体上有什么不适,只要告诉医护人员,都会及时解决。住在这里,我觉得安心、踏实、温暖。”肖骁说,在呆了6天之后,她已经基本康复了,打算再呆一天再走。
会理“健康之家”负责人郑告诉南都记者,原来是人才公寓。它曾经是阳性患者的集中隔离点。最近改为自愿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经验充足。如果阳性患者想入住,需要提前申请预约,然后做好健康防护,自行前来报到。“目前一些家里不具备隔离条件的阳性患者会选择过来,房间没有饱和,所以空间很大。”
像这样积极向上的集中居住场所有很多,都是政府创造的,杭州市区也有很多。房费加餐费大多在300元/天以下。12月21日,在杭州市第59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介绍,疫情防控“新国十条”规定,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一般可在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治疗。这一政策明确后,针对部分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人群的需求,防控部门建设了一批“健康家园”。目前,该市已建成75个备用站点,共计1600个。“健康”的住宿费
除了杭州,上海市徐汇区也有针对轻度无症状感染者的“阳性隔离关怀包”,在龙吴路1800号的西岸滨江营地设立了“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临时居住地”。杜南记者注意到,近日,上海市民收到了居委会发出的“西岸滨江营地占用通知书”。
据徐汇区委宣传部介绍,暂住地配备了专门的医护人员,均具有集中隔离点或收容场所工作经验、慢性病管理和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每个点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一旦感染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科普。此外,还配备了信息联络、清洁消毒、安全和后勤方面的工作人员。结算正式运行后,部分自愿入住150元的感染者住宿费为每人每天一个房间,餐饮费为每人每天100元,含早中晚餐。
虽然这种措施得到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但一些地方表示暂时不会考虑。
12月26日,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南都记者。当地刚刚在开会研究此事,还没有决定:“我们现有的隔离酒店还在正常运营,已经可以满足部分阳性人群对隔离场所的需求。如果再建一批‘卫生站’,社会上需求不足,那就是浪费财政投入。”
“值不值得”?
一系列案例和网络热议的背后,有多少人愿意为“自愿隔离”买单?带着这个问题,杜南记者询问了多家酒店和民宿。
随着多项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出台,许多城市不再要求酒店查验入住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意味着阳性者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入住。事实上,从推出“7天6晚12900元隔离套餐”的上海外滩茂悦酒店,到日房费低于100元的经济型酒店,不同价位的商家都开始接受正客,但大多主动强调“无药不医”。
南京江宁区龙翔双帆住宅小区,因为四面环山,一度是隔离点。在接受杜南采访时,该运营商表示,对于主动隔离的阳性客人,他们提供两种选择:单人间和标准间。一日三餐由专人负责,但没有医疗服务。报价588元/天。积极的客人也要遵守约定,不要随意离开房间。“目前有空房间。很多人没下单,请咨询。”他说。另一家主打“散住宿”的度假式B&B的老板告诉杜南记者,他们可以提供单价200多元、300多元、400多元的房间,三餐收费100元/天。“目前只有几个房间可以预订,想预订的话可以提前一天和我沟通。”
选择自费隔离的,康复后大概会被问“值不值得”。
“棉花糖”认为如果是和自己一样的情况,有必要在酒店隔离观察。“但如果在家里发现症状,又怕影响其他家人,不建议去酒店隔离。因为你们长期生活在一起,每天或多或少都要和外面的人接触,所以已知感染的风险是存在的。这时候去酒店隔离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苏女士在酒店隔离期间成功保护了家人,但她没想到,自己化“阴”后,一直正常工作的爱人变成了“阳”,传染给了家里的老人。新冠肺炎的欺骗让她哭笑不得。“后来他们还说,其实一个人去酒店隔离意义不大,除非其他家属根本不与外界接触,可能会好一点……”
在谈到对自愿隔离者的建议时,苏女士强调了“充足的食品和药品储备”。
“因为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酒店里,毕竟没有家里方便,很多食物和用品都要靠外卖和闪送。在我被隔离的最后几天,外卖要很久才能送到。这个时候,如果房间里没有足够的食物,我就会一直饿着。”
对她来说,如果隔离场所也能提供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对有明显症状的人提供一定的医疗照顾,那“肯定更好”。同时她也表示,“因为一开始是‘自费自愿’,而且是在身体恢复期间,所以还是希望环境相对舒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