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调整为“乙类乙管”后 疫情防控官方划重点了?

2024-10-06 10:05 生活百科 0万阅读 投稿:JAVA百科

12月27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实施感染“B and B管理”措施情况。调整为“类B and B管理”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防治措施有什么区别?如何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上游新闻带你了解。

疫情防控的重点转移到卫生保健和重疾预防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觅风表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点从“感染预防”转向“健康防护和重特大疾病预防”。实施“乙类、乙类管理”,是在综合评估我国病毒变异、疫情和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对防控策略的调整。是实事求是,根据时间和情况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主动行为。

实行“乙类乙类管理”,绝不是一放了之的事情。重点是加强服务和保障。要抓紧做好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保护和救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老年人的预防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B-B级管理”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绝不是被动的释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表示,从传染病的特点、健康影响、疫情和防控需要来看,将一种传染病由甲类调整为乙类是需要具备相关条件的,这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要求的,是依法防控的明确体现。

三年来,通过新冠肺炎“乙A级管理”的严格管理,抵御了国际上五次疫情浪潮的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性相对较强的原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大范围流行,大幅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为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医疗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整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积极成果。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经验积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征,研判疫情变化,加快疫苗接种和药品供应,加强医疗救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我们调整新冠肺炎感染法定分类创造了条件。所以调整到“乙类乙类管理”是有准备的战斗,不是被动的释放。

新冠肺炎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有这些差异。

会上有消息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类管理”后,防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差异:

一是在传染源发现方面,当发生“乙类钉管”时,主要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出”和风险区域所有工作人员核酸筛查的方式发现感染者。实施“B类B管理”后,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居民自我健康监测和重点人群检测发现感染者。各地要确保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捷核酸检测点,确保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供应充足,能有效满足居民检测需求。

第二,在传染源管理方面,当“乙类钉管”发生时,已感染的人和疑似病例即未发生乙

再次,在社会防控方面,由“乙类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管理”后,社会防控措施将更加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取消或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比如,除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区域人员进行现场检查,不再对泄漏风险人员进行跨区域调查;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域,不再对高风险区域采取“留在家中,提供上门服务”等相应的风险区域控制措施。

第四,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B类B管理”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过境、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报卡,在海关口岸常规检疫中申报正常且无异常者,可直接进入社会。不再对进口商品采取预防性消毒,不再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抽样检验。

如何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梁万年回应道。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为有效防范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二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和相关医疗器械,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第三,通过网络健康咨询、科普等方式。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优先居家隔离护理。对老年人等重症高危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人负责健康管理,提供交通、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该治疗的都治疗,该收的都收。

第四,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尽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五,做好风险沟通,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家庭合理用药、垃圾处理等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何地就医等具体问题,促进公众理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避免恐慌。

第六,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转的工作人员。

七是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加强对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医疗资源跑路。

B级管理后的防控重点是“三重大”

会上,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常通报了的感染由甲类调整为乙类,由甲类调整为乙类,管还在。管的水平被调整,而不是“不管”或“平躺”。

调整后,防控措施的重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三讲一大”:

一是加强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保护;

二是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防控;

三是做好交通、物流、水、电、暖等重点行业的防控工作;

四是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疫情严重时,可对超市、娱乐休闲场所、交通工具等采取短期内减少人群聚集、人员流动等必要措施。暂停举行大型活动,抑制疫情

要求简化发热门诊治疗流程,增加药品配置,提高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全国整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危重患者的治疗需求。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给出了一组数据:在床位资源方面,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为561.6万张,近期床位利用率在60%左右波动。截至12月25日,全国重症监护床位1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床位13.34万张,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危重床位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她说,中国的危重病床资源总体上是充足的。“当然,在目前经历重症监护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大重症床位资源或者加快重症床位周转。”重症监护设备方面,截至12月25日,全国共有血液透析机16.7万台,床边血液滤过机2.4万台,体外膜式氧合机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氧气吸入器5.8万台。

焦雅辉表示,目前全国整体的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可以满足危重患者的治疗需求。“我们还将根据疫情的发展继续加强监测。同时,我们还要求建立一个区域协调支持系统。根据各地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及时综合调配国家危重资源,加强危重患者医疗救治。”

疫情监测每月公布一次。

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尹介绍,新冠肺炎感染调整为“乙类管理”后,疾病监测报告和对外发布也将进行调整:

公告内容将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病例数和累计死亡人数,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报告,不再区分本地病例和输入性病例。

出版频率也将调整。回归乙类传染病后,每月公布一次。发布平台是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中国的疫情和死亡人数保持在世界最低水平。

会议通报,三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重症病例救治要超前,集中精英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创新收容医院,收治轻度无症状感染者,让感染者“收尽应得的钱”,节约治疗资源。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工作,抢救危重病人,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孕产妇、儿童和基础疾病患者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一系列医疗救治措施陆续实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中国疫情和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世界最低水平。预期寿命稳步上升,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提高了近1岁。

来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huank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