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奥米克隆株在全球流行,我国也面临着疾病流行的巨大挑战。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人群中覆盖率的逐渐提高,对其传播和致病性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临床上认识到早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把握好易感人群感染后的早期治疗期,给予抗病毒和抗炎治疗,将显著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临床治疗专家组与国家传染病中心医学中心合作,在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具体病例的分类管理和诊疗中提供参考和指导。逐一介绍初级临床治疗的要点。
I .临床分型
1.轻普通型:临床相关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或咽喉不适、全身不适,但无呼吸困难和氧饱和度下降。如果肺部CT或胸片等影像学检查能有所改善,无肺炎者可诊断为轻度;肺炎可通过影像学表现诊断为普通型。
2.重型:
成年人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判定为重症患者:
气短,RR30次/分钟;
在静息状态下,吸入空气时氧饱和度93%;
动脉氧分压/氧浓度300 mmhg;
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24 ~ 48内病变进展50%以上。
儿童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3天以上;
气短;
在静息状态下,吸入空气时,氧饱和度93%;
有辅助呼吸现象;
嗜睡、惊厥;
拒绝进食或进食困难,伴有脱水。
3.临界型: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可判定为临界型。
(1)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
休克;
其他器官衰竭患者需要ICU监护治疗。
二、容易进展到重度高危人群。
目前,在新冠肺炎感染后容易进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60岁;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肿瘤、恶性血液病、血液透析等基础疾病;
免疫缺陷;
肥胖;
围产期妇女;
重度吸烟者;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儿童,或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肥胖儿童、早产儿;
今天,那些没有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和没有得到加强的人。
三、新冠肺炎感染分级诊疗的路径
或轻度常见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或就近就地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力量提供规范化治疗。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和一些严重和危重病例的感染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到区医院。市级医院负责本辖区危重病例的救治,并加强对区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孕妇和新生儿由各区指定的医院收治。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由原医院优先治疗。
四。临床基础治疗要点
一般疗法
应用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对症治疗,保证热量摄入充足,营养均衡,优质蛋白质食物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治疗是新冠肺炎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议重点应用于重度高危因素感染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早期,最好在发病5天内。目前,可用的药物包括:
1.尼玛替韦/利托那韦片:用于有严重高危因素的轻、普通成年患者,建议在发病5天内使用。应注意药物与其他伴随药物的相互作用。根据药品说明书,具有药物相互作用的禁忌药物可以是s
2.阿夫定:用于治疗普通成年患者。空腹吞服整片,每次5mg,每日1次,疗程最多不超过14天。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损伤患者慎用。
3.其他可获得的小分子药物:更多的小分子药物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如Monopiravir等。可根据患者基础药物与基础疾病的相互作用进行药物选择。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未进展为重度和危重危险因素的轻度患者一般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具有严重和危重高危因素的患者,在评估无禁忌症后,可在疾病进展的早期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用法:地塞米松或醋酸泼尼松口服,每日4-6片。如果治疗72小时后病情仍有进展,不吸氧难以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则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治疗72小时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可减为每日2-3片,再治疗3-5天。
已在基层医院住院的高危患者,需要氧疗的普通患者,或需要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治疗的重危患者,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建议短时间内使用,低至中等剂量。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并发ARDS,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
氧疗和呼吸支持
注意缺氧原因的鉴别。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氧疗,实时评估氧疗效果,避免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长期缺氧。需将氧饱和度达到93%以上作为治疗的最低目标,并采用鼻导管、面罩或高流量等无创呼吸机支持氧疗。
5.其他可以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以祛邪扶正为主。对于常见发热病例,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严重者要注意肠道管理,肺肠同时治疗。例如生大黄、白萱承气汤、大承气汤等。用于口服、鼻饲或灌肠,以保持大便通畅,每天2-3天便成糊状。
#详情请咨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