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讯,市民刘女士前天陪同杨老父亲到医院做CT。76岁的父亲被诊断为:双肺散在感染,病毒性肺炎。“但是医生说没有床位,所以那天我们没有住院。没想到,我回家第二天父亲又开始发烧了。”刘女士急忙找人四处打听:现在哪个医院有床位?
前天,市民马先生80岁的岳父因为重症肺炎住进了医院。当他的家人办完手续入住后,才发现他们住在血管外科的病房,其他肺炎患者也住在同一个病房。马先生了解到,医院的血管外科和心内科很多床位都给了呼吸内科的肺炎患者。
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逐渐过去,近几天杭城各医院的急诊和住院情况如何?
快报记者采访了几家医院,发现急诊人数比前段时间有所下降。但是ICU和重症监护室的压力还是很大,几乎所有的床位都是满的。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可能会遇到“一床难求”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各大医院也及时采取措施,“应收尽收”,千方百计保证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浙江大学第二医院:
第一批危重病人还没有出院。
已经为一些病人设立了一个过渡区。
浙大二院副院长张茂表示,目前浙大二院门急诊总量下降,发热门诊数量下降。进入ICU高层平台,第一批危重病人出院高峰还没来,导致床位需求越来越大。
浙二医院滨江院区3号重症监护室负责人、麻醉外科副主任闫卫东说,目前他所在的病房30个床位都满了,而且都是重症患者。
“目前通过我们的后续治疗,还是可以保持一定的患者好转率。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从而保证了医院病房的整体有序运转。”魏卫东说。
很多患者担心,如果要住院,会不会遇到“一床难求”的情况?对此,张茅表示,危重且需要马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目前基本都拿到了应得的钱,民众不必担心危重患者住院困难。
这么紧张的病房,医院怎么保证危重病人能顺利住院?浙大二院网络医疗中心主任葛表示,浙大二院致力于推动新冠肺炎症状较轻患者的“互联网问诊”,让症状不太严重的患者可以上门就诊。
“这段时间,医院还为普通内外科征用了床位,提供了相应的设备,并进行分级发放。根据不断增加的病人数量,医院继续扩大特护床位。在人力配置上,也把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作为‘种子’,带动其他内外科医生学习相应的知识,一起战斗在重症监护室的第一线。”
该院副院长张茂说,医院还专门设立了降压病房,作为过渡区,收容那些在重症监护室症状已经缓解,但转入普通病房仍有一定风险的患者。
目前,降压病房约有40张床位,由全科主任郭毅负责。它会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降压病房的病人在病情逐渐稳定后可以转到普通病房,部分情况良好的病人甚至可以直接出院。
66岁的患者老李,最近被120送到浙大二院。他过去患有小脑萎缩症,情况危急,并一度出现呼吸衰竭。他使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浙江省三墩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介绍,浙江省两家医院的ICU床位约51张,按ICU标准配置床位170张,比以前增加了2倍多。此外,还有91张床位可转换为重症床位,用于治疗一般重症患者。
浙江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杨杰说,可转换ICU的床位包括灵隐医院4号病房30张,三墩医院18号病房23张,两家医院CCU和NICU各38张,准备扩建。
蔡说,目前浙大医院两家医院的ICU有160名患者。医院也做好了应急准备,短时间内可以再收容10名重症患者。重症监护室还派出医生与急诊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梳理,确保卫健委提出的“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不超过12小时”的落实。目前浙江医院对危重病人的应收账款全部收取,暂时没有排队。
“每天大约有10-15名危重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患者总数仍处于动态变化中。前两天入住ICU的患者数量有所下降,但重症患者数量仍在高位运行。”蔡郭龙强调,“90%的重症患者都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也是这次疫情非常鲜明的特点。”
此外,病情进展迅速也是本次疫情的特点之一。
今天下午,在浙江医院三墩医院,病人血氧下来了,医生正在给他打皮,帮他呼吸。过了一会儿,他得出了氧饱和度。
蔡说,120送来的病人基本都是呼吸困难缺氧,血氧饱和度在80左右。其中有5%-10%的患者长期在家拖着,送到急诊科时血压已经受到影响,甚至需要心肺复苏。ICU的患者基本都是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这次新冠肺炎的另一个特点是病程长。老人在ICU没有7-10天的住院时间,可能活不下来。”蔡说,在第一批收治的病人中,已有十名病人从ICU转到普通呼吸病房。
“有一位85岁的老爷爷,我印象很深。送来的时候被诊断为‘大白肺’。经过三天的治疗,大面积吸收。第四天拔了管子,现在已经出了ICU。”
ICU里的病人命运不同,有的好了就走,有的没能活下来。
“事实上,许多患者在治疗5-6天后转阴。但由于基础疾病严重,继发细菌感染,加上年事已高,治疗难度很大。”蔡说,一般重症患者离开ICU后,仍需在呼吸科等专科病房住院5-7天,待身体状况稳定后才能出院。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
医院床位的统一分配
积极探索向民营医院借用可用床位资源。
邵逸夫医院医务科科长戴胜说,最近几天,医院的急诊总数有所下降。
“急诊日的最高纪录出现在上周六。当日,春情医院和钱塘医院共收治急诊病人2450人,送急诊室抢救134人。这两天两家医院的急诊量已经下降到平均每天1600-1700人次。”戴胜说,虽然急诊病人的数量已经下降,但仍有许多危重病人需要送进急诊室。和前段时间相比,总人数基本持平,最近两天每天还是110-120人左右。
由于每天都有大量危重病人入院,对床位的需求居高不下。为此,邵逸夫医院进行了相应的分层治疗。
“危重病人肯定是优先考虑的,送进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基本上保证能在s号上入院
戴胜提到,目前医院正在积极挖掘民营医院的可用床位资源,临时借用,将润邵逸夫医院的人力和医疗水平投射到民营医院。一方面,分流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减轻我院的医疗压力,从而尽可能把资源留给重症患者;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外院享受到邵逸夫医院的同质医疗服务和管理,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另据介绍,润邵逸夫医院专门成立了专业的、专职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工作组,又称“俯卧队”。“PaPa团队”由康复医学专家和医生领导,由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组成。两家医院共有30名队员,3至4人协同工作,覆盖所有呼吸重症病房,甚至医院内的新冠肺炎患者,配合ICU常规进行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模式。
1月2日至1月4日,该院普通病房普通和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2078例,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1716例,其中禁忌症173例,拒绝治疗患者76例,占93.82%。
“通过有效的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氧合得到了改善。从呼吸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的病人从0增加到5,插管的病人从9减少到2。“浙江大学润医院护理副院长庄表示,保质保量的俯卧位通气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减少呼吸机等危重救治资源的占用,最大限度发挥危重救治能力。
浙江同德医院:
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床位协调小组。
加快从急诊室到住院的过程。
浙江同德医院秉承“应收尽收,治病救人”的原则,所有病房均收治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住院治疗。
目前,医院设立了三个亚重症监护室,并在原有重症监护室扩建的基础上,新开设了一个重症监护室,已全部投入使用。另一个在建的重症监护室也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将全力投入重症患者的救治。
同时,医院专门成立了床位协调小组,加快从急诊室到住院的流程。如果被抢救的病人体征比较平稳,会尽快转运到病房,从而保证新一批需要抢救的病人能够及时进入抢救室接受治疗。
此外,医院还向急诊科、ICU、120等派出了麻醉医生。加强气道管理,并专门成立了医疗救治组和中医救治组,指导各病房的救治工作,确保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