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今起实施疫情防控有新变化 未发现XBB变异株致病力增加?

2024-09-23 10:16 生活百科 0万阅读 投稿:StackOverflow

1月8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1月8日,中国正式对新冠肺炎感染实施“乙类和乙类管理”,重点从“感染预防”转向“健康防护和重疾预防”,从风险区域和人员控制转向卫生服务和管理。目前,我国共检测到16例与本地相关的XBB,均为XBB的进化分支。1

实施“班级B and B管理”后,工作重点从风险区域和人员控制转向卫生服务和管理。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觅风表示:自1月8日起,我国正式对新冠肺炎感染实施“乙类和乙类管理”。工作重点从“感染预防”转向“健康防护和重大疾病预防”,从风险区域和人员控制转向卫生服务和管理。

要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疫苗接种,加强药品和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分级诊疗,加强疫情监测,加强重点机构和场所保护,制定相关预案,加强培训指导,促进各项措施发挥实效,确保平稳有序过渡。

要勇往直前,全链条、全要素、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加强重点人群健康防护,做好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工作;加强农村防控,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努力做到错峰错时;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

实行“乙类、乙类管理”,就是不放开,而是强调更加科学、准确、高效的疫情防控,更好地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根据“B类管理”的要求和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第10版防控预案和第10版诊疗预案。

这些新的调整已在第十版新冠肺炎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

会上,国家疾控中心监测预警司司长雷正龙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农村的疫情防控。

关于调整,雷正龙具体介绍:一是更新疾病名称,将新型冠状病毒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第二,加强监测预警。正常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监测、病例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在紧急情况下,增加了核酸和抗原监测、发热门诊监测和重点机构监测。

第三,调整检测策略,停止所有工作人员的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愿意根据需要做所有的检查。疫情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被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社区重度高危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等。

第四,调整传染源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分类分级治疗,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第五,疫情期间可以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一般不需要采取应急防控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常介绍,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实行“B类、B类管理”,调整为“愿意做所有的检测”,这样就不再进行所有的核酸检测。为适应大规模检测的需要,各地要针对不同人群实施抗原和核酸检测策略,做好科学合理的检测工作。一方面要求社区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保证居民“愿尽一切可能”的需求。各地要根据人口、疫情发展和检测医院数量,合理设置检测点,满足居民检测需求。另一方面,应鼓励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人进行检测。医院和药店要有足够的抗原供应,保证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应做好抗原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群众掌握抗原检测的基本流程,确保检测的规范。

新冠肺炎的疫苗接种包括这四个方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规划涉及疫苗接种的四个方面。

1、坚持知情同意和自愿的原则,鼓励3岁以上无预防接种禁忌症的人群接受全部预防接种。倡导公众尤其是老年人主动接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2.对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应给予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不得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

3.对感染高危人群、60岁以上人群、基础疾病严重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在第一剂完成后6个月进行第二剂补充免疫。提高全程疫苗接种率,加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症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率。

4.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策略。此外,该计划还将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进一步要摸清他们合并的基础疾病和在新冠肺炎的接种情况,根据他们的基础疾病、在新冠肺炎的接种情况和感染后的风险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类,积极推进这些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

感染后接种间隔应不少于6个月。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如果通过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确诊新冠肺炎感染,我们近期不建议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但是,我们也知道,多带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产生的免疫力比病毒感染和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要弱,所以有些人需要按照目前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王华庆说,根据指南,感染后的疫苗接种间隔应不少于6个月。根据之前的监测和研究,6个月内再感染的比例很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后续涉及到感染和接种的间隔时间,也是我们接种过程中免疫程序的一部分。随着疫苗研究的深入和疾病防控的需要,我们的免疫策略也会相应改进和调整,包括接种间隔时间。

未发现XBB系列变异体的致病性显著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研究员曹琛介绍,自新冠疫情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在监测新冠肺炎。从全球范围来看,XBB系列变体主要流行于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最近在XBB的流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名为XBB.1.5。这一进化分支在美国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中占了很大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疾控中心预测,未来几周,XBB.1.5可能取代BQ.1和BQ.1.1在美国的流行优势,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毒株。

据曹琛介绍,截至2023年1月7日,全球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检出XBB.1.5。从近两年疫情防控较好的国家,如日本等国,其监测结果XBB.1.5并未成为其优势毒株。根据我国的监测数据,从2022年8月1日至今,我国共有16例地方性XBB相关病例,均为XBB的进化分支1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XBB进化分支之初发现的原始毒株和之前VOC相关的变异毒株,以及早期发现的Delta和Omicron进化分支,其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加,导致在美国等国家的传播显著增加。根据报道和研究,未观察到XBB系列变异体感染患者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增加,即未发现其致病性显著增加。

来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直播,央视新闻。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huank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