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官方账号消息,春节快乐出游,不料遭遇“美食刺客”。
日前,有消费者反映,春节期间在北海一家海鲜馆吃饭,结果四个菜花了1500元,让消费者“很不舒服”。
无独有偶,最近网上频频出现“20元六面”、“58元卤菜无肉”等消费者被宰的新闻。相关话题一经报道,立即引发网友热议。
传统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涨”字总是以交通、旅游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触动消费者,尤其是餐饮。为什么“逢节必涨”?如何打破这个怪圈?
消费者遭遇“食品刺客”
据报道,1月24日,消费者一行4人在广西北海银滩游玩,被出租车司机带到“侨港渔村美食”餐厅。在消费者表示很少吃海鲜,对海鲜不了解的情况下,店主当场推荐了四种海鲜,并当面称重宰杀。菜单由消费者本人签字确认。
然而,当消费者结账完毕后,却发现四道菜竟然要1573元。回到我住的地方,B&B的老板说价格太离谱了,消费者觉得很不舒服。“我们太信任司机大哥了,不仅钱被骗了,信任也被骗了。”
四朵菜花1500元。图/网络视频截图
上述事件一经报道,迅速引起关注。1月28日凌晨,北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此事的调查处理情况。
通报称,当事人当天点的四道菜分别是油炒螺蛳、鱼翅炒螺蛳、马蹄炒螺蛳、贵妃炒螺蛳。其中:油螺炒3.8斤,单价168元/斤,金额638元;清蒸3.1斤龙盾石斑鱼,单价168元/斤,金额520元;马蹄螺3.5斤,单价68元/斤,金额238元;单价48元/斤的3.7斤皇家牛腩,金额177元。
四个海鲜菜一共1573元,加上14元里的米饭和纸巾的量,实际消费一共1587元,店家付了1500元。
通告称,海鲜池内所有海鲜产品均明码标价,消费者在菜单上点的4道海鲜菜价格也与海鲜池内标明的价格一致。与市内多家同档次餐厅价格对比后,该店定价基本符合春节期间海鲜餐饮消费价格;与北海海鲜市场当天的价格相比,该店四种海鲜产品经过加工烹饪后的价格都在合理范围内。
针对消费者对4道海鲜菜肴烹饪后重量不足的质疑,为保证验证的真实性,执法人员按照菜单上标注的重量逐一称重,还原了烹饪后的菜肴。经比对,未发现海鲜被替代或掺假。但油田螺加工后可食部分明显缩水,马蹄螺和贵妃螺相比重量略少。
此外,监管部门调查后发现,该店存在向出租车司机支付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就抢着用菜品下单、部分海鲜烹饪后略少等问题。
目前,该店已被责令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店家表示会向消费者道歉并退款。对于涉事出租车司机,相关部门已责令出租车公司进行约谈、罚款、限期停业。
北京市东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孔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上述消费过程中,商家在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匆忙用菜品下单,涉嫌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出租车司机未经乘客同意拿回扣欺骗乘客,客观上损害了乘客的合法权益
游客感觉被宰的事件也发生在Xi,这也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城市。
1月25日,一段游客投诉Xi市回民街一家面馆的6根面条卖20元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游客用筷子拨弄着面条,不满地说:“这是20元的油泼面,只有6根面,有大有小。”
26日,事发辖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表示,面馆确实分量不足,已督促面馆整改,油泼面分量增加50%,并明码标价,同时提高服务人员服务质量。
6面20元。图/网络视频截图
有消费者表示,在Xi安华清宫外点了一碗卤菜,发现这个58元的菜里没有肉,像一碗白菜汤。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目前正在调查处理此事。
事实上,“逢节必涨”不仅限于餐饮行业,还出现在酒店住宿、美容美发、家政洗车等服务行业。客观地说,春节期间服务业涨价是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法律上讲,我国价格法规定的价格有三种: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除了少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指导或定价外,大部分商品和服务实行市场调节,包括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都是完全竞争的。
孔磊表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春节期间,一些热门城市和景点的游客井喷。在这些城市和景点周边,餐饮住宿需求大大增加,处于卖方市场,物价必然上涨。
此外,很多服务业从业者选择春节返乡,也导致人力成本增加。餐饮行业人士秦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餐饮行业为例,从历年的经验来看,春节前后,人力成本上升、阶段性用工荒已成常态。“虽然大多数餐厅为了留住员工,提供了很多奖励,但仍有大量员工选择回家过年”。
云海药发布的冬季工招聘显示,日工资150元/天,给予春节三薪、免费工作餐、员工公寓等待遇。
即使涨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必须正视的是,很多市民担心消费市场乱涨价,这也意味着涨价不能随心所欲。
陈音江指出,对于服务业来说,最好的情况应该交给市场,但不能盲目交给市场,尤其是春节期间。“在明显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行使自己的消费选择权,并不能起到抑制不合理涨价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介入,加强监管,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解决价格上涨的困境需要双管齐下
在陈音江看来,要解决“逢节必涨”的困局,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双向进行。
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快速查处明码标价、坐地起价、串通涨价、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防止个别无良商家损害城市形象。
在1月1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与反不正当竞争局局长陈志江指出,要狠抓酒店、旅游、餐饮业消费,规范景区、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停车等价格秩序。正确区分恢复价格和无序涨价,引导经营者明码标价,公开收费
据汪裴介绍,近年来,三亚对海鲜餐饮市场实行分级管理。其中78种常规海鲜以政府指导价为主:三星级店以政府指导价为准,四星级店可自主提价10%,五星级店可自主定价。“这些业务的提价幅度也控制在50%以内。”稀有海鲜店可以自己定价,但一定要明码标价。
除了向餐饮商家发出倡议外,协会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供应和采购环节的海鲜价格进行检查。汪裴表示,今年一些供应商的价格甚至比去年春节上涨了一倍或两倍。
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也需要意识到,节假日可以适当涨价,但不能任性。孔雷表示,要提高服务业内部的共识。一时的“出轨”不可能发大财,毁了名声。可惜的是整个本地的服务业。另外,在涨价的同时也要做好服务,不要让消费者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花钱凉心。
在秦魏看来,在“四菜1500元”事件中,虽然北海市场监管部门的通报显示,商家已经明码标价,价格在合理范围内,但服务仍有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对于现在杀熟的海鲜酒楼来说,价签通常指的是单项的单价,而不是菜品的最终产品价格。尤其是对海鲜不了解的消费者,往往对最终价格没有概念。所以商家要多给消费者一些建议,避免最终超出消费者心理预期。”
春节涨价不仅和眼前的小账有关,还和长远的大账有关。陈音江分析,疫情过后,消费会得到补充,但消费信心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大幅涨价会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