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意义是什么?

2024-08-28 10:46 生活百科 0万阅读 投稿:如何学JAV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中国的科学制度是历史上最公平的考试选官基本制度。它起源于汉朝,创立于隋朝,建立于唐朝,完成于宋朝,兴盛于明清,废除于清末,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

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在各个朝代不断变化。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明静、进士、法明、子明、明suan等。宋朝时,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只收进士。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进士只有一科。它是从明清时期抄来的,但也是专门做的,比如博学鸿辞节,翻译节等等。

除了科举考试的特殊科目外,明静和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不同朝代的考试也不同。唐代主要有时事政策、墨义、口试、经书、诗赋等。宋代主要有经学、政论、诗赋等。但在明代,只有经义。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和人文思想都受到科举的影响。

科举考试的最初目的是为政府提拔私营部门的人才。与世袭制、举荐制、九品官法等选拔制度相比,科举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方法。起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都效仿中国举行科举考试,中国之后越南科举被废除。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到了科举制度,并在游记中将其介绍到欧洲。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许多英法思想家都钦佩中国的公平正义制度。19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确立的公务员录用办法规定,政府公务员应当通过定期公开考试录用,逐渐形成了后来被欧美国家模仿的公务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采用的考试原则和方法与中国科举考试非常相似,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科举考试的优点。所以有人说科举是中华文明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自宋代以来,科举考试无论出身、贫富都可以参加。这不仅大大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也给了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科学研究走向上层的机会。这项政策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清时期的士人,有近一半来自“寒门”,不读书,不读书,不做官。但只要他们能“登上龙门”,自然会“身价十倍”。这些年来,成千上万的学生为了多种目的低头甘做孺子牛,但他们希望自己能一举成名,缅怀先辈。

能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课前把这部分知识补上,以免上课时成为绊脚石。这样才能顺利理解新知识,相信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通过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它的意义是什么。在与好朋友分享时,我们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huank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