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载量本底?

2024-08-26 09:23 生活百科 0万阅读 投稿:JAVA技巧

2月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负责人陈雪峰表示,根据多部门综合判断,2023年气象年整体不利,同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农牧区人类活动明显增加,各类用火行为集中,防火压力较大。另外,防火灭火基础能力不强,我们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长陈雪峰。图片来源/国新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负责人陈雪峰表示,第一次全国范围大规模、系统的森林草原火险调查的核心是全面调查和评估与森林草原火灾密切相关的所有因素和要素,包括人类活动和各种火源等致灾因素的危险性,植被、林相、坡度等易发灾害环境的复杂性,林草资源、林缘建筑物等承灾体的脆弱性和暴露度。以及野外火源分布、历史火灾发生频率、防火灭火能力强弱等。形象地说,相当于对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和防火工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深入“体检”。

通过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研究各级、各地方在火情会商、监测预警、火源管理、能力建设、队伍部署、火灾处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会更精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比如《全国森林防火规划》中期评估和《“十四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普查成果,调整了重点火灾县名单和建设布局。

三年来,普查任务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首次建立了森林火险调查技术体系。在传统的林木株数、气象条件等森林火险因素基础上,结合林草防火工作实际,首次建立了全要素、全链条的火险调查技术框架,探索出一整套林草火险调查模式和技术规程,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二是首次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负荷量的背景。我们在全国调查了11.2万个林草可燃物样地,在实验室测试了79.3万个样品,建立了15万个可燃物遥感解译标志。通过综合统计分析,以小类和公路网格为单位,形成分类可燃物和负荷的结果。

上游新闻记者提问。图片来源/国新网

在传统的主要森林层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完成了全国灌木、草本、凋落物和腐殖质调查,填补了林下植被可燃物载量调查的空白,为火险评估和区划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第三,对历史火灾、野外火源和减灾能力进行了综合调查。梳理了2011年至2020年历史火灾信息、经批准的野外用火、非法野外用火、重要火源等野外火源分布情况以及防火管理队伍、物资储存、屏障系统、监控瞭望系统、防火道路、通信指挥系统等减灾能力,共获取三大类1448万条数据,为全面评估林草火灾防控形势、准确提供防控能力提供了依据。

第四,构建了具有植被区域和分类的可燃物模型库。在中国植被区划和可燃物类型分层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中国不同植被类型的3271个森林可燃物载量估算模型,创新了森林可燃物载量的调查和更新机制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huank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