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形成产业链 机器及成品可轻松网购?

2024-08-25 10:09 生活百科 0万阅读 投稿:如何学JAVA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我们将严厉打击偷黑土、电捉蚯蚓等破坏土壤的行为。”日前,“打击电蚯蚓”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这一领域。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通过在土壤中挖洞,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蚯蚓的摄食、消化、排泄等活动还能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降解,促进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平衡和稳定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有专家告诉杜南和N视频记者,近年来,由于蚯蚓巨大的药用价值和干蚯蚓价格的飙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生态后果的狩猎行为不仅导致蚯蚓的减少,还可能影响其他动物和整个食物网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土壤健康和食物供应。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加快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将野生蚯蚓保护纳入明确规定,让监管有法可依。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电捕野生蚯蚓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目前,网上有卖家出售农民机器捕捞的“纯野生干龙”,也有卖家出售电动捕捞机。在短视频平台上,“农村人学it,一天赚几千”“一天抓80斤蚯蚓,不用出去打工也能做到这个”等营销词频频出现。

背景:野生蚯蚓被“灭绝”的方式捕捉。

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章明确提出“严厉打击偷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的行为”。

保护蚯蚓对保护土壤有什么意义?

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指出,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通过在土壤中挖洞,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蚯蚓的摄食、消化、排泄等活动还能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降解,促进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平衡和稳定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蚯蚓也是一种受欢迎的中草药。杜南记者了解到,在古籍《本草纲目》中,有关于蚯蚓的详细医疗记录。《中国药典》年记载有四种蚯蚓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分别是人参爱胜蚓、威氏爱胜蚓、大众爱胜蚓和栉孔扇贝。晒干后称为“地龙”,具有疏通经络、降血压、止咳平喘的作用。其中蚯蚓的干体称为“广地龙”,其他三种称为“虎地龙”。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副教授赵琪告诉南都记者,作为一种中药,很多药企都会购买干蚯蚓,从蚯蚓中提取的蚓激酶也有一定的临床药用价值。

随着“蚯蚓”的药用价值广为传播,近年来,电捕野生蚯蚓的行为在一些地区越来越猖獗。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受干蚯蚓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野生蚯蚓被电捕,不法分子利用“蚯蚓仪”、“电蚯蚓机”等仪器设备捕捉野生蚯蚓“灭绝”。

赵琪的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发现只要用2伏电压电击10秒钟,这些蚯蚓就会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并

农业农村部指出,一方面,农业农村、林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依据职责加强监管,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行为。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相关线索和地方规定,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的监管,及时拆除野生杀蚯蚓产品加工设备,净化网络市场环境。

乱象:网上有卖成品和电捕机的商家。

电捕野生蚯蚓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完善的产业链,网购和短视频平台是关键环节。

2月16日,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大量关于电捕蚯蚓的教程。很多博主一边卖电蚯蚓的机器,也就是所谓的“蚯蚓仪器”,一边买干蚯蚓。也有博主声称“农村人学它一天能挣几千”“抓蚯蚓不能出去打工也能干这个”。

这些账号的名字往往带有蚯蚓加工、蚯蚓收购等关键词,有些账号还会通过直播引流。视频中经常有电动机器抓蚯蚓的画面。

杜南记者了解到,干蚯蚓的收购价一般为每公斤200元至260元。蚯蚓仪价格从2000元到500元不等,规格型号也不一样。

有商家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卖的乐器都是工厂做的,分为无电池套装和组合套装两种。价格相差很大,仪器的功率可以达到4000-8000瓦。

在这个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贴着“大功率蚯蚓仪器”标签的视频。据一些商家介绍,这些蚯蚓仪器都是自己组装的,占地可达10多平方米。当被问及仪器的安全性时,商家甚至给南都记者发来了一段开启地龙仪器时人们抓蚯蚓的视频,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电商平台上,杜南记者发现,用“蚯蚓仪器”、“蚯蚓机器”等关键词搜索,已经找不到相关商品信息,有的平台还会弹出“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提示。不过去掉一些关键词后,还是可以搜索到相关的商家。有商家在私聊中告诉南都记者,可以加微信购买蚯蚓仪器,规避平台监管。

此外,在某网购平台上,大量蚯蚓干以“蚯蚓干”的名义出售,有的商家甚至直接标注自己销售的是“纯野生龙干”。当来自杜南的记者询问抓取方式时,客服直言是一手货源,用农民的机器抓取。

“现在蚯蚓仪器上有控件,但是很多人都在做。”河南一位地龙经营者告诉杜南记者,虽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销售地龙,但仍有部分厂家在经营。他透露,目前购买蚯蚓仪器的客户相当多。此外,他将通过修改仪器的内部设置来增加仪器的功率。

经营者说,他也做蚯蚓回收生意。“去年回收了几百吨,最后卖给中药材公司,利润几十万元。”据悉,回收的活蚯蚓需要借用专业加工设备开膛破肚。市场上一台蚯蚓加工设备的价格在300元左右。

但也有经营蚯蚓回收业务的商家选择转行。一位前加工农户告诉杜南记者,早在去年8月,他就终止了蚯蚓回收业务。“当时听说这样做是违法的,就停了。”他还透露,目前,当地蚯蚓回收业已接近衰落。“现在蚯蚓不好回收,供不应求,疫情过去后,能干活的都选择干活,大家都不愿意干了。”他已经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目前正在承包对外墙

同时,电捕蚯蚓的监督管理也一度陷入困境,甚至直到现在,电捕蚯蚓在网络平台上依然大行其道。去年,一些检察官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电捕蚯蚓的行为危害很大,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很难依法监管。

杜南记者注意到,由于蚯蚓不在《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各地对电捕蚯蚓的打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地方法规实现的。

例如,2018年,海口市人民政府率先公布编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明确禁止炸鱼、毒鱼、电鱼、电蚯蚓等活动。在湿地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湿地内蚯蚓带电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020年7月,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的《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也指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捉、加工、收购蚯蚓。”

去年,一群人因为在黑龙江李钦德农场用电捕蚯蚓而受到惩罚。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认定这伙人违反了《关于禁止捕捉、收购或加工蚯蚓的通告》第三十七条: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规定,依法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杜南记者了解到,自去年7月25日起,全国多地检察机关也对电动挖掘机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了监督。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查明辖区内两家电商平台店铺在销售电虫,决定对负有监管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分别向市场监管部门和管委会发出检察建议书。平台已下架相关产品。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的线索,上海市检察院对辖区内销售大量电动蚯蚓机的某电商平台民事公益诉讼案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目前平台已下架相关商品。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电捕蚯蚓相关案例也被披露。

去年8月,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毕节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电捕野生蚯蚓”民事公益诉讼案。检察院诉请人民法院判令被告人刘某军等四人立即停止教唆村民利用狩猎工具非法捕捉、收购、加工、出售野生蚯蚓的违法行为,判令四被告人连带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177390元、生态服务功能损失38655.1元,承担鉴定费1万元,并在全国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庭审结束后,法院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30日通过的修订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或者禁猎期内猎捕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破坏生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没收猎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没收猎物。没有猎物或者猎物价值不足一千元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蚯蚓陷阱和蚯蚓工具是被禁止的狩猎工具。

担忧:野生蚯蚓种群可能因狩猎而消失。

耕地的质量关系到粮食等农产品的供给,蚯蚓的保护关系到耕地的健康。

刘满强,教授,博士

蚯蚓还是土壤的“净化器”,可以减少土壤污染,特别是对多环芳烃、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有机污染物进行解毒,从而降低食物污染的风险。

蚯蚓也大大有助于有机废物的回收,如牲畜粪便。蚯蚓废物处理的产物,又称蚯蚓堆肥,可以替代部分化肥,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刘满强说,近年来,由于蚯蚓巨大的药用价值和干蚯蚓价格的飙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猎人们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电击装置疯狂捕捉野生蚯蚓,甚至形成了产业链。这种鲁莽的行为不仅导致蚯蚓减少,还可能影响其他动物和整个食物网的完整性:“使用电动蚯蚓机后,土壤中的其他小动物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同时,在土壤生物群落中,蚯蚓的个体比较大,个体越大,越难恢复。”

中国有丰富的蚯蚓多样性资源,特别是在中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那里有许多本土的蚯蚓物种,其中许多可能是有待发现的新物种。在研究蚯蚓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过程中,刘满强和他的研究团队越来越担心人类活动和对蚯蚓的大量捕捉会导致许多新物种在被发现之前就消失了。

赵琪还告诉南都记者,中国有陆地蚯蚓706种,隶属于9科28属。长期以来,蚯蚓并没有受到大众的重视,对它们基本没有保护。她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蚯蚓资源的调查、鉴定、保护和利用,每年都会去全国各地考察和收集蚯蚓资源。其中,课题组在海南岛多次调查采集蚯蚓的过程中发现,即使在自然保护区周围,可采集的蚯蚓数量和种类也明显减少。2019年,团队在海南岛采样时,连当地导游都说蚯蚓的种群不如以前了。

刘满强认为,在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中,为了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壤中的生物也需要保持多样化的状态。蚯蚓作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勤劳的“天然农民”。这个名词形象地描绘了蚯蚓不仅可以耕作,还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养分,起到维持土壤和植物健康的作用。

刘满强告诉南都记者,保护蚯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进行科普,方便人们了解蚯蚓,参与保护野生蚯蚓;鼓励建立蚯蚓养殖场,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人工养殖等方式创收。

同时,他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完善和修改法律法规,尽快将野生蚯蚓的保护纳入明确规定,让监管有法可依。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huank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