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的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具体内容也已公布:今年财政赤字率计划为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上年的3.65万亿元增加0.15万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表示,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务安排均高于去年,体现了增强效率的政策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全面改善的决心。
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赤字比例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做好基层“三包”工作。
2023年赤字率计划分配3%,比2022年的2.8%高出0.2个百分点,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
罗志恒表示,从赤字率来看,比上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随着GDP的增长,赤字规模增加更多,有利于更好地支持减税降费的实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微观主体活力;有利于保证支出强度,从而扩大总需求,对冲外需下滑趋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是财政赤字率,即国家一般公共预算账簿中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总的来说,增加财政赤字规模,提高财政赤字率,可以释放明确的积极信号,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提振市场信心。
当然,如果财政赤字率过高,也会增加财政风险,影响财政可持续性。因此,中国一般将3%的赤字率视为心理上的金融风险。在2020年爆发之前,中国的赤字率不超过3%。为应对疫情影响,2020年赤字率首次升至3.7%的历史高位,2021年降至3.2%,2022年进一步降至2.8%,回归3%以内,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赤字规模,五年内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
专项债务提高到3.8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说,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促进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项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罗志恒表示,从今年专项债券规模来看,规模比上年增加了1500亿元,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另一个关键指标是地方政府新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规模越大,政府投资越大,发挥投资撬动作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专项债券是促进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为了应对经济下滑,金额
“今年将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作为项目资本金的使用范围,从节奏上帮助一大批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提前发力。”罗志恒说。
他认为,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券规模的增加,符合当前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继续复苏,PMI继续上升,新增社会融资超过去年同期。但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的核心矛盾,三重压力并未得到根本解决。2023年,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即全球经济低迷引发中国出口下滑;房地产风险没有完全释放;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仍需修复;有必要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因此,需要通过扩大财政政策来刺激投资、促进消费、扩大总需求、保障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
减税降费要继续。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更关注与减税降费相关的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延续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优化优化。
财政部副部长朱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财政部将继续落实减税降费的明确政策,扎扎实实把减税降费做实。进一步提高政策准确性。突出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贫困行业的扶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重点是通过税费支持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中国实施了税费综合扶持政策。2022年减税降费和退税递延费用超过4.2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的增值税约2.46万亿元,规模空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制度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爆发后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成为应对冲击的关键措施。减税降费是公平、普惠、高效、直接的。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住青山,又放水养鱼、涵养税源。每年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00多万户,圆满完成年度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考虑到退税,国家财政收入十年翻了近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