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雪梅全职回国 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24-08-10 09:58 生活百科 0万阅读 投稿:如何学运维

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消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特聘教授陈雪梅已回国全职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陈雪梅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3月6日,吉姆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和新闻报道发现,陈雪梅教授出生于哈尔滨,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她一路坚持追求自己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2013年,她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荣誉是为了表彰她对microRNA调控机制的研究以及对探索生命奥秘的贡献。此次,陈雪梅在分享他决定回国接受母校聘任以来的心路历程时,表示希望学院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在国际前沿进行科学探索;重视教书育人,培养具有好奇心、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人才,探索向社会辐射北京大学和学院的顶级教育资源;不辜负北大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全人类做贡献。

兴趣让她渴望一探究竟。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报道,陈雪梅出生于哈尔滨。中学时对生物感兴趣,高中时担任生物课代表。

北大新闻网报道截图

“那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野外玩。看到各种花草树木的时候觉得很开心,但是不喜欢学校解剖果蝇幼虫的实验。我感觉对植物更感兴趣了,我不能做动物实验。”陈雪梅说,当时,人人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1984年高中毕业后,她报考了北京大学生物系,希望学习植物生理生化。本科四年,她并没有多想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只是因为对植物感兴趣,所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1988年本科毕业时,陈雪梅参加了“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的英语和专业课考试,获得赴美留学资格,在康乃尔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专业。陈雪梅认为,现在的学生比他们以前的学生想得多,太关注他们未来的生活,但不太关注学习本身。因为对植物研究感兴趣,她自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

陈雪梅选择小RNA和花器官发育的研究领域并获得成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们正在做花的发育过程的研究,想找出花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我们发现了一个基因Hen1,发现其突变后的表现型与另一个基因Dicer非常相似。Dicer在动物体内产生小RNA,所以我们想知道Hen1是否也产生小RNA。”通过提取小分子RNA,陈雪梅的研究团队证实了这一想法是正确的,并成为首批从植物中分离出微小RNA的研究团队之一。此后,他们开始了小RNA和花器官发育的研究,并在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

陈雪梅说,她之前所做的事情与小RNA完全无关,因为在花的发育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基因,而在研究这个基因的分子功能时,发现它与另一个基因突变后的表型惊人地相似,因此与小RNA相关联。这似乎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陈雪梅认为兴趣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让她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功利。

“我觉得关键是兴趣,对研究课题的兴趣,就是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刨根问底的精神。那是很久以前的90年代。我们利用基因突变来寻找花的基因。在做之前,我从没想过能不能发文章,更没想过能不能出名。”陈雪梅说,“我只是很感兴趣。我很想知道是哪些基因让花变成这样的。那个时候,定位基因并不容易。对于突变体,仍然很难找出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当我们接近找到这个基因时,我们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我们非常渴望知道是什么基因在调节花的表型。”

兴趣使陈雪梅走进了植物研究的大门,但在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陈雪梅介绍,她在博士期间,在做衣藻叶绿体转化时,近两年的关键技术难题难以解决,让她很纠结:是应该坚持原计划,还是改变课题?“当然,换个课题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课题设计很感兴趣。我很想知道叶绿体转化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陈雪梅最终坚持下来,通过尝试各种条件和咨询其他实验室,解决了技术难题,最终完成了研究。

通过上面的例子,陈雪梅强调,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抱着功利的想法,认为选题、做研究就是为了做好文章、出名。当你对一件事深感兴趣的时候,你特别想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你会想尽办法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兴趣非常重要。

将近两年的时间不算短。最后出不了结果怎么办?陈雪梅说,在美国,导师通常会同时给学生或博士后两到三个课题,因为生物实验的周期很长,有时一个实验要几个月。如果结果不令人满意,就必须重新设计实验。如果同时做两三个项目,把实验时间错开,就能保证自己时刻有事可做。至于如何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或人生规划,陈雪梅还是建议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女性在科研上也能顶半边天。

据北大校友网消息,2013年4月26日,陈雪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一荣誉旨在表彰她对microRNA调控机制的研究,以及对探索生命奥秘的贡献。无限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女人顽强的拼搏精神,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努力。

Micro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但它不编码蛋白质,而是在基因调控中发挥作用,影响从发育、生理到应激反应的几乎所有生物过程。MicroRNA是理解生命奥秘的关键,直到2001年发现它在动物中普遍存在,它才真正进入生命科学研究者的视野。2002年,陈雪梅实验室和另一个实验室发现microRNA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很快,陈雪梅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学术界非常新颖的假设:microRNA在花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新颖的想法通过实验被证明是真的。2004年,陈雪梅在《科学》发表了一篇具有独立署名的论文。此后,陈雪梅实验室在microRNA生物合成和降解机制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揭示microRNA甲基化机制方面,引领了植物和动物中小分子RNA的研究。

实验在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独立完成一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并不容易。事实上,独立完成这项研究是陈雪梅无奈的选择:当时,实验室的学生和博士后都没有时间加入这项研究。如果启动项目并申请资金组织一个新的研究团队,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开始研究,但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想法。一旦证实,将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需要立即行动。所以陈雪梅决定单干。幸运的是,凭借陈雪梅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准确的判断,一个“大胆的假设”很快通过了“仔细的验证”。

当时,陈雪梅有一双儿女,她很好地平衡了家庭和科研。记者提问:目前我国生物学研究生中女生与男生的比例相当,甚至超过了男生,但能坚持到最后并做出突出成绩的科学家中有很强的“男子气概”,而女性还很少。你认为女性如何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陈雪梅回答说:“在中国参加学术会议时,90%的演讲者是男性,而大量的女性听了讲座。这不仅意味着女性难以融入由男性主导的中国顶级学术界,也影响了年轻女性从事科研的信心。美国博士后中成为教员的女性比例非常大。因为他们在困难阶段可以得到社会的帮助,比如美国在助理教授期间生个孩子,可以多给你一年。学校在选拔助理教授时,要在能力相当的前提下,适当考虑选拔时的男女比例。目前,中国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性别障碍已基本消除。关键是要让这些刚刚步入科研道路的女性看到更多成功女科学家的例子,让中国的女博士生看到希望和未来,她们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只有这样,女性才能真正撑起中国科研的半边天。”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huank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