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放开,社会面上的感染病例趋多,但主要以常与人打交道的一些从业者为主,比如快递员、外卖员、医护人员,再就是朝九晚五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勤的白领等。
自新十条发布之后,一些独居的老人,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就开启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闭关”生活,尽量避免与人、与物接触,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然而也有人反映,即便是整体宅在家里,也出现了感染的情况,不知不觉的抗原就两道杠了,甚至都不知道感染源到底来自哪里。
确实,前段时间我在北京的朋友说,“空气都是阳的”,在另一套房子独居的父母终究还是双双阳了,没有躲过这轮达峰。
那么为什么宅在家的人,已经完全避免了与人与物接触的人,也会阳呢?难不成空气也能传播?
其实从奥密克戎在外界能存活的时间,以及其传播的三种方式来看,说空气传播虽然不准确不贴切,但通过空气来“间接”传播确实不是没有可能,这一点大家要尤为小心。
下面就简单讲述一下通过“空气”间接传播的逻辑,以及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加以预防:
首先,奥密克戎的三种传播方式:接触、飞沫、气溶胶,及气溶胶的传播原理按照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的介绍,现阶段我国流行的毒株,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主要以BF.7为主,广州为代表的南方主要以BA.5.2为主。
虽然两个分支在传染性和传染力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也许是南方较为湿热的环境,现实中大家的反应来看,南方相较于北方毒株,还是比较温和的,轻症和无症状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
究竟有无差别咱就不去细究了,共同点是BF.7和BA.5.2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通俗讲就是同宗同源。
既然都属于奥密克戎大家庭,那么传播方式都是一样的,即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对于接触传播,不做过多赘述了,该种传播方式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区别就在于中间是否有媒介物,直接传播更像是“手递手”的传播,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并侵入到对方;而间接传播以媒介为桥梁,比如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等。
飞沫传播,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比如患者说话、呼吸、打喷嚏、吐痰、唱歌,在这个过程中排出体外的分泌物或者飞沫,如果其中搭载着病毒,那么另一人呼入之后,就存在被传染的极大风险。
基于飞沫传播,也正是为什么疾控专家要建议我们戴口罩的根本原因所在,口罩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当然,对于飞沫传播来说,1米以外是相对较为安全的,除非借助于风力等外部条件,否则飞沫的非安全距离也就在1米左右。
关于以上两种传播方式,我们就不做过多赘述了,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两种传播方式都是以接触人或者物为基础,如果不存在人或者物,宅在家里是不可能因接触或者飞沫传播而中招的。
那么为什么一些长期宅在家里的人,也会阳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种传播方式,即气溶胶传播。
在说气溶胶传播之前,我们大致先对奥密克戎在外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
我们与奥密克戎的关系,人体是一个宿主,奥密克戎是寄生病毒。后者寄生在我们体内,才能存活。但其实它在侵入我们人体之前,可能会一段存活于外部环境的时间,而且这个存活时间还较长。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尤其是在较为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存活,虽然存活时间与外界的温度、湿度、亚种等因素有关,但存活几十个小时甚至一两百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随着变异,存活的时间还越来越长了,比如在常温环境下的塑料表面,原始毒株能存活的时间是56小时,后来的变异毒株德尔塔能存活114小时,而奥密克戎怎能存活193.5小时,也就是约8天的时间。
为什么现在我们说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存活时间较长。再比如,之前在冷链、电梯按钮等表面能检测到毒株,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明白了奥密克戎能在外部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再来看气溶胶传播的原理:
如果是宅在家里,那么空气是相对封闭的,极少存在与外部空气的流通交流,此时如果阳了,其实大概率就是气溶胶传播在作祟:
所谓气溶胶,其实就是悬浮在空气中颗粒直径集中在0.001-100 微米的固体或者液体颗粒,这个颗粒当然我们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但是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种微粒无处不在,且时时刻刻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这些颗粒小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头发的直径约为100微米,而直径小于头发直径的颗粒,一般就是我所指的气溶胶。
明白了气溶胶的概念,再加上上文我们提到奥密克戎能在空气或者外部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那么阳了的原理就很简单了,通俗讲就是病毒混合在空气中,依托于气溶胶的流通或运动,当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或者接触到眼睛、嘴巴,就会有传染的风险。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还是不切实际,毕竟宅在家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关着门窗就不存在空气上的流通,病毒怎么会在气溶胶的运动下,进入到屋内呢?
其实道理比较简单,封闭的空间只是相对的,并非是100%的不漏风,既然生活在楼房上,那么总是有一些可以空气流通的通道,比如厨房的洗碗槽管道、油烟管道,就是与上下楼邻居家相通的;再比如卫生间洗手盆管道和地漏,也是与外界相通的;还有就是中央空调、开窗换气、洗衣机排水管,这些都是与外界联通的。
既然相通是存在的,那么就不排除病毒随着气溶胶进入室内的可能性,也就存在呼入感染的可能性。
其实这个原理在现实中是有具体案例的,不少楼栋在一户出现阳之后,上下楼的邻居在此后也会感染。记得在两年前,一户东北的回国人员住在家里,结果楼下的邻居也阳了,当时流调就怀疑与气溶胶传播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气溶胶这种传播方式?有人可能会说,想要避免气溶胶传播很简单,只要宅在家里别开窗通风就行了。
其实这个认识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正确的做法反而是应该勤通风,最好一天开窗两次、每次30分钟。
为什么要开窗通风?这不是自行矛盾吗?其实不然,气溶胶传播的要素是高浓度的病毒颗粒,如果颗粒较稀薄,那么本质上是不足以致阳的。相较于室内的空气而言,室外空气借助风力下,气溶胶较为稀薄,所以开窗通风能对室内空气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不至于形成浓度太高的气溶胶传播源。
除了开窗通风之外,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检查家中卫生间的地漏、下水道等,如果有密闭不严的现象,那么可以用建筑胶带等相关材料予以密封。
当然话说回来,有些情况下应因地制宜,也不是说开窗通风就一定是最佳选择,如果与他户的窗户相隔只有几米远,或者开窗对着的是室内的连廊或者大厅,那么周边有病例的,也不适宜开窗或者长时间开窗。
综上来说,宅在家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感染的风险,但这并非意味着一定不会阳,原理就在于除了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之外,还有气溶胶传播这一方式,又基于奥密克戎能在外部空气或光滑物体上存活较长的时间,本质上是可以随着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漂移的,也就增加了中招风险。
对一些外部通道进行封堵、开窗换气,这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千万不要认为封闭的室内环境就是安全的,其实可能恰恰相反,尤其是周边有患者的前提下。